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积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

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化“双减”工作,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完善“空中课堂”全学段、全学科数字课程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教学,也成为各位委员、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过去一年来,北京市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成效显著。1月23日,新京报专访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绍北京市推进智慧教育的整体思路及进展。

李奕强调,北京市在推进教育数字化工作过程中,以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首要,过去一年重点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应用和新教育场景的创设上下功夫,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奕介绍了北京市智慧教育工作的三个重点方向。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奕介绍了北京市智慧教育工作的三个重点方向。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优先构建面向教师的大模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在模型构建上,我们优先从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切入点,重点开展了辅助备课、题型选择和智能组卷的项目研究。”李奕介绍。

2023年初,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层次架构、主要内容和配置标准,分类指导中小学校、高等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并评选出首批41所智慧校园示范校。

“对于教育数字化如何影响教育教学,从一开始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到后来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分析诊断来赋能教育教学,包括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及应用,我们跟踪研究了很长时间。”李奕告诉新京报记者。

李奕强调,与其他领域不同,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具有一定特殊性,不同年龄段孩子所受到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说新技术直接应用于学生就一定最好、一定效率最高。

李奕表示,针对教师的大模型的构建,首先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得以提升,其次拓展了教师原有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使得老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和视野宽度得到迅速提升,同时也为下一个阶段真正建立面向学生的大模型提供了准备条件。“无论如何,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人工智能驾驭能力的提升是必要的前提。”

建立师生两个维度数据库,精准服务于学习需求

在教育领域中,最宝贵的大数据,是老师和学生的行为记录,也就是学生使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又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教与学的匹配度,以及对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适应程度,都是当下知识爆炸、学生个性成长等背景下的教育难题和改革方向。

针对这样的趋势,北京市从建立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的数据库入手,力求通过对每个老师和学生进行精准的“画像”,呈现出不同老师的优质服务属性和教学特长,以及不同学生的学情数据。这种分类也可以按照班级、年级、学校甚至分区进行不同尺度的数据分析,从而精准地判断某区、某个年级、某个班级、某个孩子的学习弱项和需求。

这些数据给老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例如,小学阶段,借助技术辅助教师精准分析个体或群体学生的学情,生成学生数字“画像”,老师可以通过多元化作业、分层化辅导,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从而促进差异化、精准教学。

到了初中阶段,李奕称,更希望借助数据的挖掘技术助力孩子的兴趣培养和创新品质,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这个阶段,除了教材以外,可以提供给孩子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和服务,包括课程、活动以及各种拓展性学习资源。

据悉,目前北京各区都在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例如,朝阳区已建设了区域智慧作业资源库,供给超过18.5万道精选题目和视频微课资源;在房山区,双师课堂建设学校占全区中小学的46%,优质资源从“集中”逐步转向全区“辐射”;在昌平区,双师课堂的推进让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师也能与城区名师共同教研,提升山区教师的教研水平,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

积极培育新场景新生态,用“智慧”驱动变革

对于北京市教育数字化工作,李奕表示,要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亟须数字化赋能,特别是在“大减法、小加法”策略下,在减少机械性、重复性的学习活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丰富兴趣和拓展思维方面,数字化可以增强“减”的力度和提升“加”的质量。

他指出,北京正在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要在育人过程中体现“智慧”,用“智慧”去驱动和变革“五育”融合的进程。

具体场景的设置,是工作推进中的关键。比如说,通过人工智能助力考试评价改革,在教师的命题和问题分析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来弥补教师任教时间短、经验不足的劣势,在确保试题高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考试次数。

又例如,对于高年龄段的学生,特别是硕博阶段,更要主动去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来服务于自身学习及科研,提升对这一技术工具的驾驭和使用能力,借力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身创新水平、加强研究深度,让新技术成为教师和学生科研中的得力助手。

下一步,李奕表示,要筑牢教育数字化发展根基,找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数字化“新赛道”,积极培育智慧校园新场景与新生态,严守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安全底线,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虽然在推进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我们预想不到的问题,但总体的判断是,利大于弊。因此我们将毫不犹豫,积极面对、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李奕说道。

新京报记者 冯琪

人工智能北京市教委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甘肃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肖秀荣在考研政治界的地位有多高?即便是还没参加考研的大学新生,也经常光顾肖秀荣的公众号和微博评论区,留言只有一句:肖老,千万别退休!再坚持几年,至少等我考完研再说!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肖秀荣退休了,会有无数考研党两眼一黑,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了,[全文]
    2024-12-22 04:19
  • 上岸研究生并非万事大吉,研究生在读期间还要承受一系列的压力,主要包括学术科研和论文产出、就业问题,个人问题等,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可能就无法面对。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都不叫事,但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从小所经历的环境、身心发展状态都不一样,他们[全文]
    2024-12-21 04:19
  • 2025年秋季校园招聘录用名单慢慢都在公布了,这就意味着该上岸的也差不多了,没上岸的得尽快准备春招。但是我们更新就业数据,其实是为了给高考报考做一些参考。虽然不是绝对的数据,但是就业变化的趋势是没啥问题的,尤其是一些国家单位,比如电网系统、[全文]
    2024-12-04 03:51
  • 麦可思数据显示,近两年应届本科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多(2022届:1.2%;2023届:1.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职场中经验和资源的不断积累,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也在增加,201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为1.8%,到毕业三[全文]
    2024-11-25 03:53
  • 不觉间考研之日距今仅有一个月无数日夜的伏案苦读无数的朝朝暮暮祝你得偿所愿山高路远 行则将至考研已进入倒计时华师专属日签陪你走过这段旅程华师祝福伴你同行厚积薄发 志在必得追着风 寻着光梦想就此启航“研”途漫漫志存高灯下苦读不觉晓今朝拼搏为梦想[全文]
    2024-11-22 04:00
  • 作为一线老师,明显感觉到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辉煌了。我们学校,校长开会非常自豪的宣布,我们学校目前已经有2位省级名师、十几位市级名师,还有数位名班主任和省级骨干了。一所县城小学就有这么多名师骨干,可想而知全国有多少?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这些[全文]
    2024-11-22 03:59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甘肃新闻网 gs.tjxsj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